丁香橘皮饮植物饮料代加工
首先咱们来看看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:
丁香、八角茴香、刀豆、小茴香、小蓟、山药、山楂、马齿苋、乌梢蛇、乌梅、木瓜、火麻仁、代代花、玉竹、甘草、白芷、白果、白扁豆、白扁豆花、龙眼肉(桂圆)、决明子、百合、肉豆蔻、肉桂、余甘子、佛手、杏仁(甜、苦)、沙棘、牡蛎、芡实、花椒、赤小豆、阿胶、鸡内金、麦芽、昆布、枣(大枣、酸枣、黑枣)、罗汉果、郁李仁、金银花、青果、鱼腥草、姜(生姜、干姜)、枳椇子、枸杞子、栀子、砂仁、胖大海、茯苓、香橼、香薷、桃仁、桑叶、桑椹、桔红、桔梗、益智仁、荷叶、莱菔子、莲子、高良姜、淡竹叶、淡豆豉、菊花、菊苣、黄芥子、黄精、紫苏、紫苏籽、葛根[1]、黑芝麻、黑胡椒、槐米、槐花、蒲公英、蜂蜜、榧子、酸枣仁、鲜白茅根、鲜芦根、蝮蛇、橘皮、薄荷、薏苡仁、薤白、覆盆子、藿香。(以上为2002年公示的87种)
其中就有橘皮和丁香。
香料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植物,想不到它还有公母之分,公丁香是花蕾演变而来,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,干燥后得之;而母丁香则是花谢后结的果实,其形状倒是与槟榔有几分似。
由于母丁香远不及公丁香香气浓郁,因此在烹饪的舞台上鲜有展示的机会,通常香料丁香指的是公丁香。
丁香原产于印尼马鲁古群岛,公元前3世纪作为“香药”传入我国。2000年前,丁香统称“鸡舌香”,成为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们含在嘴里的口气清新剂,直到北魏时期才更名为“丁香”。
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记载:“鸡舌香,俗人以其似丁子,故为‘丁子香’也。丁是钉的古字,形容它的尚未完全绽开的干燥花蕾状似钉子。”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也解释得很清楚:“鸡舌香与丁香同种,花实丛生,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,击破有顺理,而解为两向,如鸡舌,故名,乃是母丁香也。”由此可见,古代的“鸡舌香”实际上指的是母丁香。
在古代,人们对丁香的认识大多局限在中医上,把它当作一种驱寒暖身的内暖药草,甚至是补品!
每个国家对于丁香在食物上的运用有不同的注释和传统,美国人习惯直接将丁香粒插入火腿中烘烤;德国人会把丁香加入面包甚至酒饮配方中;印度人则把丁香当作咖喱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。
橘皮即为陈皮,也有很好的理气健脾的作用,脾胃功能不好,消化功能不好,同时嗓子不舒服,会咳白痰,是常见的一种中药。橘皮中所含的维生素C比较丰富,适当用橘皮泡水喝。
下面就来一起制作丁香橘皮饮吧:
做法:取丁香3克,橘皮6克,在锅里放入适量得水,放入丁香、橘皮、煎煮三十分钟后即可饮用。